在Linux下实现非阻塞模式网络通讯,主要涉及到将套接字(socket)设置为非阻塞状态,并通过轮询或者事件通知机制来处理网络通信。以下是一个简化的非阻塞模式网络通信模型的示例代码,以及该模型的基本说明。
### 非阻塞模式网络通信模型示例
非阻塞模式网络通信通常涉及到以下几个步骤:
1. **创建套接字**:使用`socket()`函数创建一个新的套接字。
2. **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模式**:通过`fcntl()`或`ioctl()`等函数将套接字设置为非阻塞模式。
3. **连接服务器**(如果是客户端):使用`connect()`函数尝试连接服务器,注意在非阻塞模式下,`connect()`可能立即返回并指示操作正在进行中(EINPROGRESS)。
4. **使用非阻塞IO操作**:通过`send()`, `recv()`, `accept()`等函数进行网络通信,这些函数在非阻塞模式下会立即返回,即使操作尚未完成。
5. **处理非阻塞IO的返回值**:根据函数的返回值和`errno`来判断操作是否成功,或者是否应该稍后重试。
6. **关闭套接字**:通信结束后,使用`close()`函数关闭套接字。
### 示例代码(简化)
以下是一个简化的非阻塞客户端示例,用于展示如何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模式,并尝试连接服务器。请注意,这只是一个非常基础的示例,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错误处理和数据处理逻辑。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#include <string.h>
#include <unistd.h>
#include <fcntl.h>
#include <errno.h>
#include <sys/socket.h>
#include <netinet/in.h>
#include <arpa/inet.h>
int main() {
int sockfd;
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;
// 创建套接字
sockfd = socket(AF_INET, SOCK_STREAM, 0);
if (sockfd < 0) {
perror("socket creation failed");
exit(EXIT_FAILURE);
}
// 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模式
int flags = fcntl(sockfd, F_GETFL, 0);
if (flags == -1) {
perror("fcntl failed");
exit(EXIT_FAILURE);
}
if (fcntl(sockfd, F_SETFL, flags | O_NONBLOCK) == -1) {
perror("fcntl failed");
exit(EXIT_FAILURE);
}
// 设置服务器地址和端口
memset(&servaddr, 0, sizeof(servaddr));
servaddr.sin_family = AF_INET;
servaddr.sin_port = htons(12345); // 假设服务器在12345端口
inet_pton(AF_INET, "127.0.0.1", &servaddr.sin_addr);
// 尝试连接服务器(注意:在非阻塞模式下,connect可能会立即返回)
if (connect(sockfd, (const struct sockaddr *)&servaddr, sizeof(servaddr)) < 0) {
if (errno != EINPROGRESS) {
perror("connect failed");
exit(EXIT_FAILURE);
}
// 在这里,你可以使用select()、poll()或epoll()来等待连接完成
// 这里为了简化,我们省略了这部分代码
}
// 假设连接已经成功,现在可以进行数据的发送和接收(使用send()和recv())
// ...
// 关闭套接字
close(sockfd);
return 0;
}
### 注意
- 上述代码中的`connect()`调用在非阻塞模式下可能会立即返回`EINPROGRESS`,表示连接正在进行中。在实际应用中,你需要使用`select()`, `poll()`, 或`epoll()`等函数来等待连接完成。
- 示例代码省略了详细的错误处理和数据处理逻辑,以便专注于展示如何设置套接字为非阻塞模式。
- 非阻塞IO模型要求程序员自己管理IO操作的完成,这通常涉及到复杂的轮询或事件通知机制。在实际应用中,你可能需要考虑使用更高级的IO模型,如IO复用(select/poll/epoll)或异步IO。